文人自制墨(一)

发布时间: 2013-12-30 13:20 作者: 浏览次数: 620次 字号:

中国文房四宝中,徽州墨独领风骚,数百年来为文人骚客所珍爱。徽墨的生产始于南唐。创制人是奚超、奚廷圭父子。唐中叶至唐末,由于藩镇之乱,连年征战,奚氏一家由河北易水(今易县)南迁至徽州。奚氏父子本是制墨能手,此时得皖南的古松为原料,又改进了捣松、和胶等技术,终于创制出“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经久不褪,香味浓郁”的佳墨。南唐后主李煜诏奚廷圭担任墨务官,并赐国姓“李”。于是,奚氏全家一变而为李氏。李廷圭成为古今墨家的宗师。宋宣和年间,就出现了“黄金易得,李墨难求”的局面。

宋时,徽州的张遇、沈桂、潘谷、吴滋等都是著名的制墨家。张遇是油烟墨创始人,以制“供御墨”闻名于世。沈桂得漆烟墨,人称其墨“十年如石,一点如漆”。吴滋所造之墨的妙处在于“滓不留砚”。风靡一时的制墨高手潘谷,被世人誉为“墨仙”。他制的“松丸”“狻猊”等墨品,具有“香彻肌骨,磨研至尽,而香不衰”的优点,被称为“墨中神品”。他晚年不幸落水溺亡,苏东坡写下“一如入海寻李白,空看人间画墨仙”的诗句悼念他。

明代文人兼作制墨成为一时风气。特别是嘉靖到万历年间,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刺激,引起了制墨业的剧烈竞争。并随着徽州商业的繁荣,徽墨传遍全国,乃至海外。据明末麻三衡的《墨志》记载明代徽州墨工竟达120多家。嘉靖年间的方正、邵格之、罗小华以及万历中期的程君房、方于鲁、汪春元、叶立卿等,都是在激烈竞争中相继兴起、各树一帜的代表人物。这时期的制墨特点是“桐油烟”“漆烟”被广泛采用,并加入麝香、冰片、金箔等十几种贵重原料,不仅质量精良,而且墨谱、墨模的雕刻也极尽其美,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平。

有清一代,制墨倾向于实用美观,贡墨、集锦墨、文人自制墨、零锭墨各擅其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歙县志·食货志》记载,墨可以分为三种:文人自怡、好事精鉴、市斋名世。第一种就是文人自制墨。自制墨和贡墨被歙县墨商控制,集锦墨为休宁商人所掌握,零锭墨和百姓用墨由婺源墨商把握。歙县的曹素功、汪节庵,绩溪的汪近圣以及稍后崛起的休宁胡开文,被称为清代四大造墨名家。由于胡开文的崛起,夺取了歙商制造贡墨和文人自制墨的领地。

早期文人自制墨的代表是南唐韩熙载制“麝香月”墨、宋苏轼制“雪堂义墨”。迨至清代,文人自制墨达到高潮。大批文人雅士、书画名宿、社会名流纷纷将自己的情趣、爱好、追求,寄托于朝夕相伴的文房用具中,自行设计墨的款式、造型、图案,再交由指定的墨店生产。文人自制墨一种是作为送人的礼品,有上款、官衔、职务等。如:某某清玩、清赏等。再一种为文人自用珍藏玩赏的墨。墨面不但有斋号室名,更有诗词佳句以及自己得意的书画作品、历史典故、风景名胜等题材。常署某某珍藏、家藏、藏烟、书画墨等。其形状不仅有长方形,还有古钱形、瓦当形、仿古器形、古琴形、银锭形等。这些由刻工高手制模、由墨家精心制作的自制墨,是旧时文人情感的一种寄托,同时也丰富了墨的品种内容,存世量较小。黄山市博物馆(原徽州博物馆)藏有大量清代及民国文人自制墨,现择其部分予以介绍:

1、云海归来墨

长方形,长9.4厘米,宽2.3厘米,厚1厘米。一面大千居士题“云海归来”四字,篆书印“阿爰”;一面题:“蜀人张善孖与弟大千、侄旭明、吴生子京、幕生泉淙同游黄山,时辛未秋九月也。”字体俱阴识填金。四周起阳线描金,上部委角,饰如意纹。侧题阳文“徽州胡开文监制”。是墨为张大千1931年二上黄山后在胡开文定制,作为礼品赠送友人。1927年春末夏初,大千与兄善K从上海出发,初游黄山。后于1931年、1936年两度重游黄山,曾刻“两到黄山绝顶人”“三到黄山绝顶人”两方闲章,以示纪念。大千兄弟二上黄山时,将黄山莲花、天都等重要景点拍成照片,并印成《张大千黄山摄影画册》,赠给外国友人,其中一幅黄山云海佳作“蓬莱仙景”还获得了比利时万国博览会摄影作品大赛金奖。

2、百寿图墨

长方形,长12.5厘米,宽3.5厘米,厚1.3厘米。一面篆书“百寿图”三字,四周环以草龙图案,俱阳识描金;一面刻南极仙翁及童子,仙翁手捧仙桃,童子持竹节。人物大面积漱金,衣服、胡须等部分填蓝彩,竹节、仙桃描绿彩和红彩。人物刻画传神,施彩漱金艳丽,明亮如初。上刻一蝙蝠,整个画面意寓福寿双全。行书“南极星辉”,阴识描金。一侧阳识“民国纪元二十四年第一次出品”,另侧阳识“黄山天都文物社用易水法监制”。1930年许世英任国民政府赈务委员会主席,发起成立黄山建设委员会,聘请黄宾虹、张大千昆仲、郎静山等为委员。由黄宾虹倡导组建中国旅行社黄山分社天都文物社,开发黄山。此墨是天都文物社在胡开文墨店定做的礼品墨。

3、求阙斋墨

长方形,长9.8厘米,宽2.3厘米,厚0.8厘米。一面隶书“求阙斋”三字,阴识填金;一面阳识隶书“十年如石,一点如漆”。侧面阳识“同治六年八月制”,“徽州胡开文监造”。是曾国藩的自制墨。曾国藩,号伯函,字涤生,晚清中兴名臣。其人老谋深算,精通老庄之学,一生以“坚忍”行事。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曾国藩36岁时,升任文渊阁直阁事,自书其书舍曰“求阙斋”。意为自己有很多缺点,以求指出。其自谦之情也符合他一贯的人生哲学。

4、封爵铭墨

长方形,长12.3厘米,宽3厘米,厚1.2厘米。为李鸿章的自制墨。一面隶书“封爵铭”,楷书“少荃李氏珍藏”,俱阴识填金;一面阳识篆书“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阴识填蓝“胡开文仿古”,上阴刻盘龙两条,描金填蓝彩。李鸿章,字渐甫,号少荃,安徽合肥人,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同治三年(1864年),清军攻克南京,李鸿章被封一等伯爵,并赏戴双眼花翎,赐伯号肃毅。墨上的封爵铭文出自泰山封禅的摩崖石刻,李鸿章选此制墨,表达了一种政治雄心。

5、鸳鸯七志斋墨

长方形,长9.8厘米,宽2.3厘米,厚0.8厘米。一面于右任行书“鸳鸯七志斋”,墨边饰以草龙方框,俱阴识描金;一面阴刻丁和逸人山水图一幅,题:“净念楼写雁垂残月天词意,壬申三月,丁和逸人。”画面阴识漱金。侧面阳识“老胡开文监制”。是墨为于右任的自制墨。于右任,名伯循,陕西省三原县人。近代著名书法家和政治家,收藏碑拓极丰。因其收藏到洛阳出土的七块夫妻合葬北朝墓志,故取其书斋名“鸳鸯七志斋”。

留言功能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