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这个词从古代人们就开始追求并且不断的演练,但是大家对书法的流变流程是什么样子的大家又是否了解?
人们对于魏晋至唐这一段书法史的认识,多是仅限于魏晋的“二王书风”,南北朝的“魏碑体”楷书,以及隋唐楷书等表面化的理解,特别是对于这期间书法风格、书法技法演变的巨大落差,感觉难以解释。
作为中国书法史的高峰,魏晋对整个书法史的承前启后作用无可替代,而唐代书学兴盛亦是影响千秋,清末碑学凸显之后又兴起了对魏碑的学习高潮,这些表面看似落差极大的书法风格的点的出现,绝不是什么偶然所致,在这背后肯定有着一条或数条连续的发展脉络。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将对这一段书法史的研究,乃至整个书法史、书法理论等研究都会起到重要作用。
从文化、社会学、地理学等层面对这一段历史进行考察是许多学者一直致力研究的课题,从书法史、从笔法等书法本体层面对这一时期书法的考察也将同样具有价值。
通过许多学者的共同努力,魏晋至唐这段历史的书法景观正在慢慢浮出水面,在文献整理、资料搜集、书法史的梳理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
从技法的角度对这一历史时期的笔法流变作一纵向的考察,可能是在历史整理之后最迫切的事情。因为从哲学、社会学、政治学、宗教等层面去逐步还原当时书法历史的真貌,可以解决认识问题,却无法解决实践问题;书法的发展更重要的还要从书法本体的角度去研究。
笔法研究是一个重要方面。